儒家学说演进为文化形态,经过了一个历史过程,推进这一历史过程的,既有儒家抓住机遇,顺时应变,为充实内涵、扩展外延而作的不懈努力;也有封建政府在认识到儒学特殊作用后,所作的大力倡导。
两汉政府确立以儒学为主导思想后,在巩固儒学地位,扩大儒学影响方面作了持久的努力。中央政府将儒学立为官学,每经设博士官专掌,招收博士弟子传授其学。地方政府从郡国到乡里,也分别设置儒学教授系统。全国的教育都以儒学为核心内容。在各级政府的职能中,以儒家学说对百姓进行教化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央政府在与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交往过程中,十分强调以夏变夷,用先进的儒家文化推动其文明的脚步。一些边远地区的行政长官则努力把伦常礼义推行到未开发地区。任延东汉初为九真太守,时“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16]这是通过教化改变落后习俗的典型事例。当时周边新兴各族也都对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十分仰慕。华夏文明显示出独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中国以礼仪之邦的美名享誉世界,正是儒家文化长期教育、规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