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磬是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从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批评了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他指出,人类的生活建筑在经济基础上,文化是人类的生活表现,所以当然要受经济势力决定。他认为,全盘西化派企图把西洋文化全盘移植于中国封建经济基础上,是一条死路。目前中国文化运动最迫切的工作,是把封建经济基础推翻,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新经济基础,然后才会有现代的文化,否则中国文化永无出路,只能在死路上徘徊。
西化派的胡适、张佛泉、张熙若等人认为全盘西化的表述欠妥当,应当修正。胡适在1935年3月的《独立评论》第142号的《编辑后记》中,提出了“自然折中论”。他说,他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但是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是一种折中的倾向,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它成为一个折中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后又提议用“充分西化”、“充分世界化”代替“全盘西化”。他承认“全盘西化”这个名词的确不免有一点语病,“这个语病是因为严格说来,全盘含有百分之一百的意义,而百分之九十九还算不得全盘”。不用“全盘”而改用“充分”、“全力”等字眼,可免除一切琐碎的争论,并得到同情的赞助。张佛泉认为陈序经的“全盘西化”太笼统、含混,而主张提“根本西化”,他说:“我所主张的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或是从基础上的西化论。有许多枝节问题,如是打桥牌好,还是打麻将好,我以为可以不专去讨论它。”[43]张熙若认为,中国今日大部分都可以西化,但是这与全盘西化不同。即使大部分是百分之九十九,也不能叫全盘。他提出,“我们今日大部分的事物都应该西化,一切都应该现代化”[44]。这一表述除以“全部分”取代“全盘”,还把“西化”与“现代化”加以区别。严既澄也认为“西化”最好改为“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