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对宋诗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他认为诗歌的创作是“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道”[54],主张“刺”与“美”。在艺术上,写诗既要有鲜明的形象,也要有意境的深远含蓄,他曾说:“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55]。做诗他提倡平淡,说:“做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总的来看,梅尧臣的诗风基本上趋于平淡。这种平淡的诗风,纠正了西昆派错采镂金、内容无味浅薄的诗风,对宋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与梅尧臣并驾齐驱,驰骋于诗坛的还有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9年)年轻时就与穆修一道提倡古文,他是北宋的古文家,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诗与梅尧臣齐名,号称苏梅。欧阳修曾说:“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56]。道出了二人诗风的不同。苏舜钦虽以“会将趋古淡”自勉,但其诗终未平淡,而是粗犷豪迈。他的诗与其人一样,关心社会,以报国救民为己任,所以诗中自然流露出高昂的激情,揭露社会黑暗、批评时弊直接痛快,略无隐讳。如《城南感怀呈永叔》写所见所闻,对广大人民在灾荒之下的悲惨生活予以描述,“十有八九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达官显贵“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的腐败生活给予痛斥。《庆州败》更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之热爱。诗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