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红学家认为,宝钗在此陷害黛玉,反映出她阴险奸诈、包藏祸心。比如,李希凡先生认为,宝钗“明知觉察了别人的隐私,会招人嫉恨,不啻‘惹祸上身’,却用‘金蝉脱壳’之计嫁‘祸’给了林黛玉。像她这等平时心思细密、行为稳妥之人,总是难逃损人利己之嫌吧!而且,果然惹得小红犯了疑忌,宝姑娘却因施了这急中生智的巧计,洋洋自得地‘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只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马瑞芳先生大致也是持这种看法,她在《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一书中说,当小红、坠儿发现谈话被人听到时,宝钗“本能地选择林黛玉做替罪羊”,“薛宝钗下意识中,对林黛玉有对立情绪,需要伤害什么人时,林黛玉成了首选。”
宝钗究竟是不是嫁祸于人呢?我们还是从文本出发作以分析。宝钗为什么会在滴翠亭听到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原来她是与姊妹们在园中玩耍,发现其中少了黛玉,于是自告奋勇地去找黛玉,半道上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她觉得不方便而退回来,又让两只大如团扇的蝴蝶给引到滴翠亭的。当时小红和坠儿在亭子里说话,她无意中听到她们说的是男女交往的事,“心中吃惊”,想着如此隐秘的事自然是不能让人知道的。如果小红知道自己的秘密泄露了,“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于是那一瞬间宝钗能想到的,便是立即“金蝉脱壳”。于是她嘴里喊着黛玉的外号,装作与黛玉捉迷藏的样子,为了装得像一些,还故意到亭子里看了看。宝钗之前就是来找黛玉去玩的,所以她在此喊出黛玉的外号,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事,喊别人的名字反而与情理相悖。她是一个恪守封建道德的人,岂有随意陷害别人之意,况且当时情况十分突然,如何能容她去精心谋划害人之事。再说了,这事也怨不得宝钗,她是无意中听到的,发现自己听了不该听的悄悄话之后,采用“金蝉脱壳”的计策,不过是为了避免双方的尴尬,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