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负面舆情持续时间受回应速度与回应内容的影响较大
若考量负面舆情持续时间,按照常理来看,最先想到的是回应速度,快速回应有助于负面舆情早日消退。但在实际情况中,回应速度只是因素之一,回应内容的精准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当的回应内容有可能加剧舆情的恶化。有些事件在首次回应中偏离舆情焦点,能否在公众的反馈中纠正错误,在调整中给公众一个满意的回应,也关乎负面舆情能否尽快化解。
“江苏大学研究生醉酒猝死导师饭局”事件在这一指标中得分较高。该事件相关舆情铺开以后,校方12小时之内便进行了首轮回应,而且主动将通报发给了《扬子晚报》。当校方发现公众对是否过度饮酒、导师有无责任等焦点问题继续深究时,及时对这些疑问进行第二次说明,再次主动联系媒体进行通报,5天内舆情就消退了。相较之下,“上海携程亲子园幼师虐童”事件处理得不太理想,其负面舆情持续时间超过了15天,虽然考虑到该舆情内容利益辐射面较广,幼儿安全问题较为敏感易引起社会情绪波动,但是其回应速度慢也是重要原因。携程让舆情发酵了两天才发声,其间舆情热度持续升温,之后长宁教育局、上海妇联先后介入,整个回应过程滞后、拖沓。首轮回应中,携程专门解释由于取证时间长所以回应晚,说明回应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第一时间表态还是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