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族
商朝的方国
在商王朝的周围,还聚居着许多大小民族,即“多方”、“多邦方”。其方国首领称“白(伯)”。方国有土方、井方、羌方、召方、巴方、亘方、人方、印方、尸方、危方、林方、马方、龙方、虎方、箕方、鬼方、盂方等。商代自武丁时期起,曾长期大规模对外族外邦作战,先后征服了多方及其他小国。
商王为抵御外族外邦的侵扰,亦为扩大自己的领土,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向外族征伐,尤以武丁及帝乙、帝辛时为盛,对方国的征伐要征集众多的兵员,时间也相当长。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帝乙征人方,往返一次几乎历时一年。商王朝经过一系列对外用兵,成为疆域辽阔的强大国家。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姬姓部落,始祖弃为夏的农官,十三世孙古公亶父率周人迁居到岐山之南的周原。到文王时,周已成为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方国。文王重用姜尚等人,继续向东发展。文王死时,已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武王时,终于灭商。为了实行有效统治,周初大封诸侯,以“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封建制度又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它由相对而言的大宗和小宗呈树形结构组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保证各个阶层嫡长子的世袭权力。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自称“余一人”,他周围重要的辅佐官员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与“三公”地位相当,直接管理政事的是太宰,太宰是政府机构中的首脑。太宰下有众多卿士和官司之守,分掌各项具体事务。周王朝强化国家机器的另一面是扩大军队,加强刑罚。西周的农业经济水平比殷商有很大进步,金属工具的应用和耦耕的推广,促进了垦荒,集体劳作在井田上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以纺织印染、酿造和冶炼为主的手工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