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故事是新的,但描述的是与老故事相似的事件,有的被试者就会认为他们以前阅读过。被试者混淆了具有相同脚本的故事,而且也对虽然不同但有联系的脚本的故事有疑惑。例如,原来的故事说的是去看牙医。后来,被试者阅读了一篇去看医生的故事。被试者经常认为他们以前阅读过这个故事,而实际上没有读过,只是故事的主题相似而已。这表明,人们是按一般主题来记故事的。这些组织化的主题没有脚本与特殊情境的联系紧密,而且会被一般化。例如,大多数人认为,20世纪的《西区故事》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似,尽管这两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纪。
《西区故事》是音乐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1595年写的戏剧(实际上,《西区故事》是建立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基础之上的)。
罗格·尚克认为,这两个故事有共同的主题,即“追求共同目标,抗争外来反对”。罗密欧和朱丽叶互爱对方,因而在一起就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双方父母反对他们的恋爱的关系,因此,罗密欧和朱丽叶为了追求这一目标就同外来反对相抗争。《西区故事》的主题完全一样。
心理学家柯林·塞弗特和她的同事将许多细节不同但主题相同的故事给被试者看。当被试者读完这些故事后,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写出相似的故事。大多数被试者写出的故事许多细节不同,但一般主题相同。塞弗特的研究团队接着让被试者对一组故事进行分类。被试者允许按照自己的意图分类,但结果是大多数人都按故事的(共同)主题进行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