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不只有各种面,饼也细化了。
唐朝流行胡饼,宋朝流行烧饼。大概烧饼比胡饼多了油酥。宋朝烧饼也分花样,门油、菊花、宽焦、侧厚之类,款式不同,口感各异。
当然,饼中也有甜品。油饼店卖蒸饼、糖饼,还卖环饼——环饼就是馓子。苏轼似乎很喜欢馓子,写诗赞美过徐州的馓子:“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说来就是搓面下油锅,炸出馓子来。这类食物能深入大众,反过来证明宋朝的油比之前的丰足了。
元朝的《王祯农书》说,北方磨荞麦为粉做成面,滑细如粉,叫作河漏面——有些地方写作“饸饹”。大概宋朝已经流行吃荞麦面了。
魏晋时,面里裹馅还叫作馒头,到宋朝似乎就叫包子了。
《燕翼诒谋录》提到,宋真宗得了儿子——后来的宋仁宗——很是高兴,于是“宫中出包子以赐臣下,其中皆金珠也”,等于变相给臣子们发犒赏。
这里以包子形式发放,我猜是因为宋真宗觉得“包子”和“包得儿子”类似,讨个口彩。
宋朝大臣蔡京的字写得不错,在吃上也挺讲究。据说他爱吃蟹黄馒头,家里甚至设立了包子厨,分工很细致。《鹤林玉露》里说,有人娶了个妾,其自称在蔡京的包子厨里待过,请她包个包子看,她却包不出。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