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如果那批人不肯就范,甚至真的做出不利于胡家眷属的事,胡雪岩就可用这件公事作为报复,向太平军告密,说这班人勾结清军,衙门的回文便是铁证,那样一来,后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一招的确是狠!但本意是为了报复,甚至可以作为防卫;如果那批人了解到这道公文是一根一点便可爆发的火药,把人炸得粉身碎骨的导火线,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胡雪岩的这一招,还是受王有龄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的启发想出来的。这个故事是说康熙年间有位李中堂,他的同年陈翰林是福州人。这年翰林散馆,两个人请假结伴回乡。不久就有三藩之乱,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在福州叛变了,开府设官,陈翰林被迫在耿军中担任职务。
开始的时候,李中堂也想在福州讨个一官半职。而陈翰林却看出耿精忠恐怕不成气候,便劝李中堂不必如此。而且两个人闭门密谈,定下一计,由李中堂写下一道密疏,指陈方略,请朝廷速派大兵入闽。这道密疏封在蜡丸之中,由李家派人取道江西入京,请同乡代为奏达御前。当初,李中堂与陈翰林约定,如果朝廷大兵到福建,耿精忠垮台,李中堂当然就是大大的功臣,那时候他就可以替陈翰林洗刷,说他投贼完全是为了要打探机密,策应官军。如果耿精忠成了功,李中堂这道密疏,根本没有人知道;陈翰林依旧可以保荐他成为新贵。这真可说是“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