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泰米尔语
事关生死
斯里兰卡内战从1983年7月23日开始,2009年5月18日结束,冲突由语言引发。斯里兰卡独立之后,由多数民族僧伽罗人占主导地位的民族主义政府推出了灾难性的《僧伽罗语唯一法案》(Sinhala Only Act),引发了全国性骚乱,导致泰米尔人遭到屠杀,后者奋起反抗,又演变成了恐怖和流血事件。这是一场根源于语言和宗教的战争(泰米尔人主要是印度教徒,也有少量的基督徒;僧伽罗人几乎都是佛教徒),但点燃动乱之火的是对泰米尔语的攻击。
我们将在本章末尾再回到斯里兰卡,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中心地带。不过,就算是在印度南部,说泰米尔语,也是件事关生死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泰米尔语成为一场奋斗的事业,泰米尔人希望捍卫它,抵挡强加而来的印地语,此后的几十年里,无数的活动家“将自己作为祭品献上泰米尔语的祭坛”(大多是当众自杀)。反过来说,泰米尔语学者和民族主义者马泊思(Ma.Po.Si,也作M.P.Sivagnanam, 1906—1995)说,正是对泰米尔语的深切热爱,使得他在承受疾病痛苦折磨时不曾为了求解脱而自杀。
其他民族同样有着盛赞本国语言的悠久历史:说它优美,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达微妙想法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法国人就是典型的例子,阿拉伯人也是如此,就连英国人也不例外。当然,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都听说过法语和阿拉伯语,而泰米尔语虽有9000万使用者,却几近无人关注。不过,泰米尔人认为,泰米尔语是神圣的东西,它是不亚于“Tami?ppa??u”——按历史学家苏玛蒂·拉尼亚斯瓦米(Sumathi Raniaswaniy)的翻译,这个词的意思是“对泰米尔的奉献”——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