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拜别殷殷热望的父兄,欣然前往陪读。他更加勤奋努力,省吃俭用,并与书友共同研讨,互相帮助,熬过了艰辛的陪读生活。一年多以后,洪秀全带着更加渊博的知识回到了故里。到了年节,洪秀全为大家写对书楣,家家欢喜,洪秀全的才学成了村民们的骄傲,他们相信,火秀一定能够取得功名,也有能力教导其他洪氏子弟耀祖光宗。
1830年,官禄布村的私塾正好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孩子们上不了学,村里人很着急,想起了洪秀全,人们把他请过来,让他在本村当私塾的老师。这个变化,使洪秀全的生活变得安定。在他担任教师期间,教学认真,态度和蔼,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也都很尊敬他。洪秀全一连教了六年书,交了不少农民朋友,使他更加深入地对贫民生活的了解。
18年中,贫苦的农家生活,磨炼了他的体魄,也使他真正懂得了民间疾苦。寒窗苦读,又使得他饱读诗书,入塾为师,自食其力。从此,开始了他人生中又一个阶段的悲欢之路。
那么接下来,在这位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年轻人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他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呢?下面的故事更精彩,就让为大家慢慢道来。
科举之路的终结
上回我们讲到,因为家庭的困苦,洪秀全暂时放弃了念书,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业。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私塾老师。六年的教书生活,并没有使洪秀全放弃科举考试,他一心想跻身于封建官吏的行列。对于无权无势、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讲,此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而洪秀全是个有志的青年,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为下一次的科举考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