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9]
意思是说,冲淡的风格和境界可以随意而遇,不必深入去探求;偶然觉得它有形迹可求,可转瞬又无迹可求了。这是说冲淡风格或意境那种虚虚实实、似近实远的品质,其本质是“韵外之致”。又如在谈到“含蓄”一品时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10]
意思是说,对“含蓄”的风格和意境来说,虽然似乎所写的很少很少,但表现出来的却很多很多,出语似乎未及忧患,但听起来已不堪其忧了,无意言情,其情愈深愈动人。在这里,同样也贯穿了“韵外之致”的思想。
三、“醇美”——“韵外之致”的理想
司空图认为诗味十分重要,只有先能辨别诗味的人,才能谈论诗的优劣。这里所说的“味”当指风味、意味、趣味、韵味等。就是说,我们在读诗和评论诗的时候,不但要知道诗的“文意”,而且还必须了解诗的“好处”,即它的风味、意味、趣味、韵味。例如,王维的诗《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