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活一直是非常艰苦朴素的。在上海时期,他本人和他家庭的生活费用基本全靠稿费。他在上海报纸上登过“卖艺”广告,以写字、演讲、发文为生。办学校、办事业就靠到处募捐。在上海工人区办的工人夜校,陶经常去作演讲,和工人接触。陶每周都下乡到山海工学团,有时直接和农民谈心,和农民小孩接触时,更是有说有笑,充满着感情,他具有为劳动人民办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他有一副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符合实际情况,说的并不过分。
他还具有学术民主作风,不同的意见可以听得进去,不管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都能听进去,这也是他以后能不断向进步方面发展的一个因素。
像这样一个原先有改良主义思想的教育家,教育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弟,教育方法又是这样的注重读活书,注重实践,这就使他能够接触广大的人民群众,接触当时的社会实际,因此也就使他容易接受进步的东西,容易接近进步的组织和接受进步思想,这就不同于一般的“洋学生”了。在当时出国留过学的人们中间,像他这样是少有的。
“一二·九”运动以后,党的“八·一”宣言传到了上海,陶先生很快就接受了,加上他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地下党员,不断向他做工作,促使他直接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