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北绣又可分为鲁绣与京绣两种。鲁绣是山东地区传统工艺的精粹,多用捻线绣,质地坚牢,色彩浓丽,花纹苍劲有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京绣又有洒线绣、打点绣、网绣、丁灵(即补花)等不同品种。其中的洒线绣,是用五彩拈线,在方目纱的质地上铺绣而成的,现存故宫博物院的一件百花攒龙披肩袍料,就是此种刺绣的代表作品。
松江布
明代棉纺织业由江南向江北推广,直至华北与辽东各地。棉布的品种不断增加,仅松江一地所产的布就有龙墩、三梭、飞花(丁娘子布)、荣斑(印花)、斜文、紫花、眉织、番布(织花)、锦布、标布、扣布、稀布、云布、丝布、浆纱布、衲布等多种。其中,龙墩布轻薄细软,经过改进的云布精美如花绒,三梭布薄而软,丁娘子布光如银,都是很受欢迎的精美织品。苏州地方产的有药斑、刮白、官机、缣丝、棋花、斜纹等品种。当地的织工,将不少丝织物的织造方法引入到了棉纺织中,使工艺更加精进。随着织棉工艺的发达,印染技术也已大大提高。用猪胰等进行脱胶练帛和精炼棉布的方法,使得织物外观的色泽更加柔和明亮,手感柔软。这是在印染工艺中首次运用的生物化学技术。与此同时,由于配色、拼色工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颜料和染剂品种也较前有显著的增加,据《天工开物·彰施》的记载,当时已能染制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木红、紫色、赫黄、金黄、茶褐、大红官绿、豆绿、油绿、天青、葡萄青、蛋青、包头青、毛青、翠蓝、天蓝、玄色、月白、草白、象牙、藕褐等四五十种颜色,色彩经久不变,鲜艳如新。不仅普遍流行单色浇花布,还能制作各色浆印花布。此外,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纺织和印染技术方面也有相当的发展,如西北少数民族的地毯、壁毯、和田绸,西南少数民族的苗锦、侗锦、壮锦、土锦,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的蜡染等,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民族审美特点,拥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