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演员演得真的好,然后你说伪纪录片什么的吧,人写意能表达得这么自然;电影里单出字儿是大忌吧,人家让字这么有冲击力,敲字的频率甚至是模仿人说话的语调. 太自由了,羡慕这个团队能轻松愉快地合作,中途还能即兴补充增加细节,让点子又接地气,让人能快乐地看完,把他国的、过去的隐喻细节找到对位的当代符号. 然后,这个形式成功把人带到一个第一人称的小说里去,整个片子是文学的,从没想到能用这样的形式. 文本让我想起曾经超爱的布考斯基的《徐福》,追踪的一切又像莫迪亚诺的小说,简单的小事,寄托了整个时代的忧伤. 像故事里说的,就这么几年的分割,活得好的人会去别的地方,活得不好的人也会去别的地方,只有我们,卑微的每一个人,看着眼前凄凉的带点儿小幽默的生活,不断寻找每一个丢失的曾深爱的东西:它藏在琐碎的记忆深处. 这绝对是四月院线最被低估的作品,大多数人的困惑无非是“女儿是否存在”,这没标准答案,但本片蒙太奇的运用娴熟精妙,叙事中不同时间段的穿插,刻意为之的时空错落……有迹可循的线索处处都是. 首先,影片开始袁元说在母亲离世后收到母亲的短信,说她还是可以有自己的孩子的(暗示目前没有孩子). 其次,影片开头朋友说有了孩子工作只能交给别人,此时袁元是释怀的表情,看到后来恍然大悟,这其实是故事的结局(倒叙,男主女主为什么会有对方视频也是同理). 再次,袁元看女儿跳舞,女儿突然停下来,袁元却始终欣慰表情没变,说明女儿根本不存在,她盯着舞台时眼里看到的是“如果当初没有堕胎,现在应该是怎样”. 最后,袁元从水里站起来与富哉拥抱时,镜头游走间出现了女儿,即她希望女儿还活着可以拥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