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唐书》和《唐会要》
隋唐五代时期的史学,在民族史撰述方面,在有关中外交通和域外情况记载方面,在佛教史撰述方面等,都有引人注目的成就。而五代时期撰成的《唐书》和《唐会要》二书,对于记述唐代史事、人物、典制,反映唐代政治兴亡、文明盛衰,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唐书》200卷(连同子卷,合214卷),含纪20卷、志30卷、传150卷。这是五代后晋时最重要的官修史书,始撰于天福六年(941),成书于开运二年(945),上距唐朝之亡(907)仅38年。先后参与编撰的有张昭远、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光、吕琦、尹拙等;始撰时由赵莹监修,成书时刘昫为监修,由其领衔上奏,故题为“刘昫撰”。其实对此书撰成贡献突出的是赵莹、张昭远、贾纬、赵熙。赵莹的《论修唐史奏》,对《唐书》的体例、内容、史料搜求、撰述方法提出了具体建议并被采纳。贾纬曾“搜访遗文及耆旧传说”,撰为《唐朝补遗录》65卷,以补武宗以下至唐末事。他们二人在定例、补阙方面,出力尤多。[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