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录、类书的始创和起居注的定型
实录、类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的新的史书类别。所谓“实录”,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属编年史体裁。北魏刘昞撰《敦煌实录》2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10卷,记西凉李暠事,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实录类史书。刘昞,字延明,敦煌人,河右硕儒,号“玄处先生”。曾仕西凉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迁抚夷将军;北凉尊为国师,北魏时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刘昞既学问博洽,又与李暠关系密切,常侍从左右,对之了如指掌,其撰实录是最有条件的。继刘昞之后,南朝梁代周兴嗣撰《梁皇帝实录》3卷,记梁武帝事;梁中书郎谢吴撰《梁皇帝实录》5卷,记梁元帝事。此例一开,后世史家纷纷仿效,自唐至清,历代皆有实录。明清二代至为重视,设实录馆,专司其事,存书甚多。
类书是采辑群书、以类相从的一种史书,以便寻检之用。魏文帝黄初中(220—226年),刘劭、王象、缪袭等“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22]。编撰的目的是便于皇帝阅读,故称《皇览》。据鱼豢《魏略》载,全书分40余部,每部数十篇,合800余万字,堪称巨著,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类书。南朝又有何承天著《皇览》123卷,徐爰著《皇览》50卷、《皇览目》4卷。其他类书尚有:《类苑》120卷,梁刘孝标撰;《华林遍略》620卷,梁徐僧权撰;《寿光书苑》200卷,梁刘杳撰;《圣寿堂御览》360卷,北魏阳休之、魏收等撰。该时期的类书虽全部散佚,后世难知其详,但其所载史事仍有部分保存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中。唐宋以后,各种鸿文巨篇的类书不断问世,就是受这一时期类书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