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都在安安静静地品味着这句话。过了一会儿,老师继续说道:“你们这一辈子都要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都没有办法再挽救回来。只有事先加以预防,牛奶才可以保住。但牛奶已经没有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它忘掉,迅速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情。”当看到同学们纷纷点头后,老师又说道:“下面我们正式开始上化学实验课。”多年以后,同学们已经不记得这堂化学实验课都做了什么实验,但“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句话却一直都不曾忘记。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句话很普通,道理也很简单。但这样简单的道理,却包含了人们很多年来所总结的智慧。打翻牛奶,可以理解为一次失败。当失败发生后,如果还能补救,就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去补救;如果做什么都已经于事无补,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去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曾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引发一场特别大的火灾,连他亲爱的弟弟也在这场大火中不幸遇难。对此,诺贝尔的内心充满自责,认为自己无法再去面对母亲、面对家人,曾想过就此放弃化学研究的事业。所幸的是,一段时间后他的内心恢复了平静。他想到,如果自己就此放弃事业,反而会愧对死去的弟弟。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回到实验室,总结上次实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向下一个目标迈进。通过不断努力,后来他取得一次又一次化学研究上的成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而世人皆知的诺贝尔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则源于他留下来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