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可以肯定的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以中国改革开放为核心带动的新一轮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过去,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暴露全球产能和流动性过剩的严重问题。危机爆发之后,20国集团采取力度空前的联合救市运动,有效遏制了危机的继续恶化和巨大冲击,但也使世界范围内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形势更加严峻,可以应对危机冲击的政策工具消耗殆尽。现在,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已经进入重大调整转型期,正在从较高速度发展转入有效需求不足基础上“总体低迷、此起彼伏”的新常态,全球经济包容式共同增长的局势发生逆转。新的技术和产品出现,可能淘汰旧的技术和产品;新的市场的发现和发展,可能淘汰旧的市场和空间;有的国家经济增长加快,就可能有的国家经济增长下滑。经济增长下滑,以及世界经济“零和游戏”局面的存在,必然会加剧国际竞争和国际矛盾,贸易保护、保守主义、民粹意识会增强,从而引发严重的贸易战、金融(汇率)战,激化地缘政治矛盾,甚至引发局地战争。
社会制度、经济理论和宏观政策等,主要都是围绕刺激和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扩大社会生产力,创造和满足新的需求来推进的。在遇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各国都会采用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或货币投放,形成了广泛应用和持续传承的刺激性经济理论和宏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