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来源
常姓的起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黄帝之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为祖姓常氏。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以常为氏的,并且数量相当多。
其二:出自姬姓,以邑为氏,为卫康叔之后裔。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自己同母少弟封于康地,故称康叔。后来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辅佐成王摄政。周公挥师东征平定叛乱,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公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有贤名的康叔,改封康叔为卫君。康叔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一子受封于常地。后秦国统一天下,卫国国君被贬为庶人,其子孙后裔中有以邑名“常”为氏姓的,称常氏。
其三: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二人让贤于弟弟季历,即周文王姬昌的父亲之后,建都于吴。但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
其四: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时有恒姓,为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因避讳真宗名讳恒,遂将“恒”姓改为同义的“常”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