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
陈鹤琴认为幼稚教育是幼稚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总和。因此,对这两者的研究不能有所偏废。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陈鹤琴提出了完整的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按照陶行知的评价,这些成果是陈鹤琴用“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的。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把家庭教育看做关系祖国前途、命运的大事。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是密切相关的。在《家庭教育》1981年重版序中,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自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从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因此,陈鹤琴谆谆告诫广大家长说:“因为小孩子年龄幼稚,意志薄弱,很容易受教育的影响。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么将来成为恶劣的青年了。”他还指出:“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责任。”①儿童长大后有的成为优秀的国民,有的成为社会的败类,究其原因与家庭教育关系甚大。正是基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兴旺发达,陈鹤琴把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寄托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之上。他说:“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关于体、德、智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一变而为少年的国家?不过少年中国的责任,固属诸今日之儿童,而造成少年中国的责任则属诸今日之父母,做父母的能教育小孩子,而小孩子能够从小学好,则少年中国,即在其中了。”①陈鹤琴的这些蕴涵爱国主义内容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光辉思想,产生于70多年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确是难能可贵的。但陈鹤琴这些宝贵的家庭教育思想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有实现的条件,才能真正付诸实施,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