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启发儿童兴趣为依据,存在着否定各科知识的系统性的偏向。所以,我们向陈鹤琴学习他的课程论的同时,也要注意他在建立新的课程论的过程中出现的偏颇。我们应当汲取陈鹤琴课程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行多样化的方针,采取融合学科中心主义和经验中心主义两种理论之长的课程模式,在实践中把学科教学和单元教学两种课程组织方式结合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综合主题课程”“游戏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模式。我们应当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互补长短。
(3)方法论的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与“学科教学”相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往往是“注入式”的,多是教师讲,儿童听,儿童处于被动地位,很少动脑,更不需要动手。这是不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皮亚杰所指的“前运算阶段”,思维逐渐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多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思维,但还不能完全超出动作和知觉的框子。儿童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力往往要在活动的帮助下才能形成,在具体活动如游戏、搭积木、画图画等活动中,出现得比较早,而在口语活动中,创造性的想象力出现得比较晚,一般在0~7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