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很长一段时期,很多南方省份好像也不大讲究这个规矩了。只有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长期保留着冬至祭祖的习俗。最讲究的是绍兴、泉州、惠安、潮汕及台湾各地。
国人“祭祖”之后,往往就是“食祖”,因为被祭的祖先并不动筷。
所以我说,国人再穷,也不怕一年里多几个“祭祖”的机会。
台湾至今还保留着冬至“祭祖”之俗,甚至还保留着“食祖”这个说法。
大多数地方冬至只是祭祖,并不上山扫墓。
坚持那天一定要上山扫墓的是粤北闽南沿海乡民。
潮汕人讲究“前三年‘过春纸’,三年后‘过冬纸’”。
即春冬二祭,只取其一。
先人归山之后,前三年是春祭,即清明扫墓,以后都是冬祭。祭了冬不再祭春。
潮汕人偏于冬祭还有个现实原因:即清明时节,经常下雨,山路难走;冬至时节气候好,又不太冷,便于祭后在山上野餐。
而泉州有些地方则凡扫墓皆在冬至,清明不上山。
惠安习俗是冬至前后十天都可上山冬祭,并无定规。
另外,惠安人认为,冬至此日动土大吉,坟头加泥、除草、修基甚或迁地,皆百无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