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这种对于个人利益、自身名利的“糊涂”,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而他在处理国家重大事务上的“不糊涂”,更为可敬,也正是因为他在大事上的“不糊涂”,令他在千古之后盛名不坠。他在大事上坚持原则,为宋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淳化五年(994年),李继迁叛乱。李继迁原本是党项族人,骁勇善战,野心勃勃,先是降宋,后又叛宋。宋太宗大怒,派兵征剿。在一次战斗中,宋军活捉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杀掉李母,就召寇准商议。吕端深知处死李母的害处,于是就在寇准下朝后,拦住他询问此事。寇准面有难色。
吕端道:“我是一国的宰相,如果是边境上一些琐碎的事,我没有必要知道;若是边关大事,你可不能隐瞒我啊。”
寇准也是耿介老臣,深明大义,就将宋太宗的意思告诉了吕端。吕端听了这话后,急忙上殿,劝阻宋太宗。
他说:“昔日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抓住了刘邦老父,威胁刘邦,扬言要杀掉他,刘邦为了成就大事,根本不曾理会。做大事的人往往不会顾念自己的父母,更何况李继迁这样卑鄙的叛贼呢?陛下杀了李母,只能结下怨仇,更加坚定李继迁的反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