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的真真假假
一本精致的日文书——《视为畏途的山脉》,打开仔细一读,原来是由法兰西作家、探险家、考古工作者约翰·佛尔兰·那扑拿的著作《我找到了诺亚方舟》翻译过来的。公元1955年夏天,已失败两次但却坚忍不拔的那扑拿带着他心爱的10多岁的儿子那法卢,第三次登临土耳其、伊朗之间的海拔近5200米的死火山——达阿禄山。他们寻呀找呀挖呀,似乎在找什么金银财宝。是的,是宝贝。因为诺亚方舟可是考古学上的无价之宝呀!常言道: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他们垂头丧气准备返归时,那法卢突然惊叫了起来:
“方舟的木块!爸爸,方舟!……”
原来,有一截方舟的残块有一点露在冰河上面。父亲拼命但却小心地挖,儿子在旁边帮忙。终于挖了出来,那扑拿欣喜若狂,竟大声朗读起了《晨旦》 (哥伦比亚现实主义诗歌大师瓦伦希亚翻译的中国古诗的一本集子)中“诗圣”杜甫的名篇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古新发现的消息一传出,欧罗巴轰动了,南、北美洲与大洋洲轰动了,阿非利加也轰动了,全世界都轰动了!方舟残块陆续被送到巴黎大学、法兰西研究院、西班牙(Espanol)和埃及的最高学府与考古机构,用14↑4C等先进的科学手段反复进行测定,都确凿地证明其是“歌斐木”,年代为5000年以上。根据其周围加工痕迹与凸凹方式来分析,是一个较大建筑物的一部分。当然,在那扑拿之前79年,英吉利的勋爵詹孟希·扑累希也曾宣布: “我曾在达阿禄山4000多米高的岩石间发现过诺亚方舟的残片!”不过人们没见到他取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