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在病邪初犯人体之时,体内正气必然要与病邪进行激烈抗争,如果正气强盛于病邪之气,那么过不了几天,疾病就会逐渐好转,这正是人体的自愈力在发挥作用。如果我们总是在疾病初起时就立刻服用某种药物,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体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增加,致使常用量根本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体有着一种惰性,当有人代替它工作时,它自然就不会工作了。例如有的人一感冒就马上服用感冒药,随着感冒次数的增多,他会发现自己服用感冒药的剂量越来越大,否则感冒就一直不能好。直到有一天再次感冒时他就会惊讶地发现,无论服用多少感冒药都不起作用了,因为这时他的抗病能力已经非常弱了。
许多人常常会头痛、胃痛、腰酸背痛或痛经,于是服用一些止痛药物来使疼痛得以缓解,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为不痛并不代表没病,其实疾病仍然存在,只是止痛药物麻醉了你的神经,使神经失去传达信息的功能,使大脑产生错觉,不觉得有病痛存在,让你暂时不痛而已,其后果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疼痛反而会更加严重,甚至恶化。例如,因为阑尾炎而引起的腹痛,如果不经过仔细诊察,就随便服用止痛药物来止痛,疼痛虽然暂时消失了,却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了危险性。再比如当我们的大腿受伤后,尽管包扎好了,但仍然会感到疼痛,这时如果我们吃了止痛药物马上就不疼了,可是过几天当我们把绷带打开以后,会发现伤口仍然在发炎、肿胀,并没有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