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闹师荒,另一头,却又在闹生荒。个别院校虽是扩招了,生源却满足不了,于是出现五花八门的招生术。有委员反映,每逢招生季节,海报满天飞,广告四处飘,每个学生头上都压了招生指标,个别院校还出台提成政策,凡招来一个新生,给招生者奖励两千到三千元钱,结果,学生们一到招生期,就像贩子一样活跃在各宾馆。
凡此种种,暴露出来的问题令委员们忧心忡忡。
中国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
扩招之外,另一个热门话题是大学生的就业。扩招并没有缓解就业压力,相反,它加剧了供需矛盾,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地一个话题。
黎江北没有在两个热门话题上多发表意见,调研组开了两次会,两次他谈的都是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出路到底在哪,制约和阻碍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根本阻力是什么,民办高校到底能不能成为未来中国高教事业的一个方向?
这次会上,黎江北没有具体谈长江大学,盛安仍感觉到,他在长江大学地调研并不顺利。
省委党校林教授两次会上都没发言,别人围绕着某个问题争先恐后发言时,他冷漠着一张脸,表情分外阴沉。盛安仍点了他几次名,他都摇头,后来实在推不过去,他说:“问题还没吃透,等吃透再谈吧。”盛安仍不好再说什么,调研不同于别的,问题没有吃透前,的确不能乱讲话。林教授一缄默,跟他同组的委员也都躲躲闪闪,不敢正面谈闸北新村,只能在别地问题上发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