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法则认为,有一种最佳的刺激力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大或过小的压力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也就是说,压力较小时,工作缺乏挑战性,人处于松懈状态之中,效率自然不高;当压力逐渐增大时,压力成为一种动力,它会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当压力达到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效率才会达到最大值;但当压力超过了人的最大承受能力之后,压力就成为阻力,效率也随之降低。
良性的压力会驱使人们对工作更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而负面压力或压力过重会有不良影响,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同时,还有可能导致行为改变,如酗酒或服用镇静剂。在长期处于压力或过重压力之下,人们的身体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他们可能会患上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等生理疾病以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最佳点,并以此为标准:当员工和下属压力较小时适当增加压力,当员工和下属压力较大时应缓解压力。
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组织中的负能量
凡是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总是安装着一个金属棒,它把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当密布的云层由于充分接触而打雷时,人们就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社会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避雷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