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其理论探索的结果。它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于中国现代的学前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论幼儿的发展与教育
陈鹤琴从1920年冬开始,以其长子陈一鸣为对象,从出生时起,就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游戏、学习、美感等方面的发展,逐日对其身心发展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写下详细的文字记录和摄影记录,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年龄特征,揭示了儿童形成心理特征和道德品质、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智力和体力的心理过程。正是由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缜密的研究,为我国儿童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陈鹤琴认为在儿童期的学习最迅速,养成最易,发展也最快。他认为:“儿童期包含这两方面意思: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谓可教性。”从而认定“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36],应当把幼稚期的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