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一生都致力于国家和民族兴亡的伟大事业。他的诗歌是他关注现实、反映社会人生的写照。在社会变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顾炎武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一系列充满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诗篇,表现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国的希望与理想,激发人们去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他的诗歌大都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
在诗歌选材上,他常常通过拟古、咏史、游览、即景等题材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歌颂自己心目中敬仰的历史人物和同时代的民族英雄。当清兵南下的时候,顾炎武一面率众坚持武装抗击,同时也不忘用笔记录下清兵的残暴和抗清斗争的艰苦,诗作《秋山》,历述江阴、昆山、嘉定等地抗清失败以及失利后被屠杀劫掠的惨景:“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在《拟唐人五言八韵》6首诗中,他以申包胥、班定远、诸葛亮、祖豫州等为题,借历史旧事来抒写怀抱,感怀古人而伤悼时事,寓意颇深。在《秋雨》一诗中,他写道:“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志”,寄托着自己恢复祖国的决心。即使到了晚年,他的这一雄心壮志仍未消减,正如《又酬傅处士》中所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力量倍增,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