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规模地释放宫女呢?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 “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所遂其情性。”这里,开头两句话,不过是官样文章而已。最主要的原因是鉴于隋亡的教训,贯彻去奢省费的原则,反对滥用人力财力。这也正是唐太宗重农思想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凋敝,唐王朝财政匮乏,而掖廷宫人“无用者尚多”, “虚费衣食”,所以就有裁简的必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释放宫女“非独以省费”而已,还有“兼以息人”的目的。唐太宗在《放宫女诏》中说: “恐兹幽闭,久离亲族。一时减省,各从罢散,归其戚属,任从婚娶。”就是让宫女返回民间, “任从婚娶”,以便建立家庭,生男育女。显然,这种做法跟奖励婚娶的指导思想相联系。
水利是发展农业的根本。唐太宗既然以农为本,那就必然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绝,治水更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例如,贞观十一年七月,洛水暴涨,淹没六百余家。唐太宗下诏自责,说: “暴雨成灾,大水泛滥,静思厥咎,朕甚惧焉。”同年九月,黄河泛滥,毁坏很多地方,唐太宗亲自到白司马坂巡视,足见他对水利设施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