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时新增的七校尉兵则属常备兵。 “武帝增置七校。盖选募精勇及胡越内附之人,比之期门、羽林,无复更代。而京师始有长从坐食之兵矣。” “武帝时有诸校尉,则常屯矣。”
这就是说这七校尉的兵不是从农民中征发的轮流服兵役的义务兵,而是精选招募来的常备兵。
“至武帝平百越,内增七校,外有楼船,皆岁时讲肄(习),修武备云。”这段记载对了解武帝增置七校尉的时间提供了依据。元鼎五年南越相吕嘉反,武帝令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击南越,元鼎六年(前111)平定南越,置南海九郡。
“武帝平百越”后才“内增七校,外有楼船”,时间应在元鼎六年以后的元封年间。至于新增七校尉的统兵人数,各校尉所属员吏为最少七十三人,最多一百五十七人,所领士卒一般为七百人,则七校尉共领士卒约五千余人。
汉武帝时期频频用兵,直接隶属中央的军队不多,因此总是不断征发地方军、谪戍与少数民族武装。
汉代中央常备军数量不大,但地方上郡、县有常备兵。边郡和大郡拥有军队可达万人。“边郡太守各将万骑。”小的郡有兵只有几千或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