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说:“我想听你详细描述一下胀病的症状。”
岐伯说:“心胀病的症状包括心烦、气短和睡眠不安;肺胀病则表现为咳嗽、气喘和胸部胀满;肝胀病会导致胁下胀满,疼痛可能放射到小腹;脾胀病的症状有呼吸急促、睡眠不安和身体沉重感;肾胀病则会引起腹胀,并可能伴有背、腰和大腿的疼痛。对于六腑的胀病,胃胀表现为腹胀和胃脘疼痛,可能影响食欲和大便;大肠胀会导致肠鸣和腹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完谷不化的泻症;小肠胀表现为小腹胀和腰痛;膀胱胀则有小腹胀满和小便不利的症状;三焦胀会使皮肤间有气胀满的感觉,触摸时可能感觉空虚;胆胀则会引起胁下胀痛、口苦和频繁深呼吸。治疗这些胀病时,关键是要明确血气的运行方向,然后采用适当的针刺方法来调理气机。如果错误地采用了补泻方法,导致神气损耗和邪气亢盛,就会折伤正气,使真气不能安定。这样的医术是低劣的,会缩短病人的寿命。只有正确地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才能保证神气内藏、正气充盈,使肌肉和皮肤保持充实。这样的医生才能被称为医术高明。”
黄帝又问:“胀病是如何产生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胀病的发生?”
岐伯回答说:“人体中的卫气在正常情况下是在分肉之间通过经脉运行的,它的运行轨迹有一定的规律。营气和卫气一内一外,相互伴随,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协调。五脏之气也像四季一样交替运转,从饮食中生化出营养。但是,如果气在人体下部逆行,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就会受阻,寒邪也会乘机侵入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纠结在一起就会引发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