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看待,上述做法首先是建立在有一个头脑明白的皇帝的基础上,如果皇帝糊涂,不仅上述的理论无法实施,那实在将是亡国之道。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皇帝因为贪图享乐,疏于政事而导致了政治腐败乃至亡国。因此,只有将勤勉地处理政事和上述的做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宋太宗也是一个事必躬亲、兢兢业业的皇帝,说他日理万机,恐怕也不太过分,他用这种方法将一个百废待兴的新王朝支撑起来,是极富启发意义的。
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要和每个在朝的官员谈话,听取他的报告或建议,这实际上是很繁重的事。这天,轮到一批官员上殿引对(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不少犯过错误降职安排到闲散职位上的官员,面对皇帝痛哭流涕,诉说由于俸禄被削减,生活艰难,宋太宗耐心地听他们诉说。轮到由开封判官贬为卫尉少卿的吕端时,却不一样,只听他说:“我罪过很大,但皇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派我为颍州副使,我就满足了。”宋太宗心里高兴,他知道吕端是个十分有见解有才能的人,在大事上从来是不糊涂的,说:“我是了解你的。”不久,吕端官复原职。一个月后,又被提升为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