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毓全这样的几届领导的呕心沥血下,长安镇终于迎来了辉煌。
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使长安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富裕城。走进长安镇咸西莲花新村,漂亮的小洋楼一排排整齐地盗立着,住宅统一设计为两层半西式别墅。这个村有300多户人家,家家一栋小洋楼,一户不落。这样的景象在长安镇并不稀奇。据悉,长安镇在2002年时人均存款就达到了15万元,近五成家庭购置了小汽车,现在几乎每户家庭拥有两部车。感受最深的是当年偷渡逃港的长安人:“你们月月有福利,年年有分红,医疗有报销,退休有钱支,我们在香港都不如你们啊!”
长安镇乌沙村早在1983年就建立起了东莞第一家来料加工工业区。他们当时牛气十足地挑选投资者,将不符合要求的投资者拒之门外。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仅约3000人的社区就已经汇集了10多家颇具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后来又办起了5个大型工业区,引进了270家外资企业,并涌现出93家、资产总值近13亿元的私营企业。时至东莞产业不断升级的今天,这家工业区的地位仍然无人可以撼动,其所创造的工业产值仍然超过东莞工业产值的30%。可以说,工业区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东莞工业的发展史,而乌沙设置门槛的发展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