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心得
在传统的理解中,因为这篇的内容以“德”开始,故又叫作《德经》。在《道德经》的原文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其作者老子的阐释里,“道”与“德”并非是彼此截然分开的。因此,理解“德”不能脱离“道”,谈及“道”又不能抛开“德”。
根据这样的探究思路,对于本章内容的理解有如下几点感悟可以分享:
首先,“德”有上、下之分。所谓的“上德”是指“德”的最高境界,所谓的“下德”是与“上德”相对而又次之的一种境界。如何区分“上德”与“下德”的不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德”与“道”的融合及其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作者看来,“德”与“道”虽然彼此统一,但因为两者相互融合程度的不同而会有两种不同的外在表现。对于上德之人而言,他会在“德”与“道”的统一中顺应自然,从而表现出无为而为的特征;对于下德之人而言,他则会因为要实现“德”与“道”的人为整合而表现出因为要顺应自然,从而故意为之的特征。
其次,“道”“德”与“仁”“义”“礼”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后世的研究中,有研究者把“道”“德”与“仁”“义”“礼”之间的关系分成了两个类型与五个层次。所谓的两个类型是指“有为”和“无为”。通过阅读本章节的内容可知,“道”与“德”是“无为”的体现;而“仁”“义”“礼”则是“有为”的体现。所谓的“五个层次”则是指“德”与“道”处于较高的层次,而其他依次为“仁”“义”“礼”。因为前者是“无为”,而后边的“仁”“义” “礼”则都与“有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