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珠峰难爬,前仆后继者从没间断过。于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安徽小说家们还是你追我赶地冲上了小说前沿阵地,要么占领头条,要么转载连载,要么引起关注和评论,要么斩获奖项,这些生龙活虎的姿态产生在2021年,出现在《人民文学》《当代》《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原创版),《钟山》《作家》《中国作家》《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全国重要文学期刊的版面上。
以一支队伍的形式,安徽小说原创2021年整体出发,集体发力,这是一个标志性的特征。
小说无论是写历史、写现实、写人生、写情感,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目标是不能丢掉的,这就是“以人为本”。题材、故事、构思、情节都是为“人”服务的,小说中的“人”是切近人类本心、逼近人性真相的“人”,而不是平面化、符号化、真空化的“人”,所以“人”和“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多义性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正与邪、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混合叠加在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中,就成了文学史意义上小说创作的终极探索和终端思考。通俗地说,写出“真人”。2021年安徽中短篇小说在与历史和现实的对话中,扣住了“人”,写出了“人生”的真实,努力还原出“人性”的真相,这是2021年中短篇小说的一个可喜收获。王建平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红盔头》写透了一个“中国式父亲”,形象饱满扎实,笔触深入到了灵魂深处。木匠父亲吕有靠传统、守旧、狭隘、虚荣、专制,但又自尊、自律、善良、执着、诚实,他爱子女,也害了子女,他与对手较劲一辈子,可对人的高低贵贱的较劲又毫无意义,父亲的死是现代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质疑和否定,是“人性”错位和沦陷后故事的最佳解决方案,“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父亲的身上实现了深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