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个读书人无依无靠,寄居寺庙靠和尚施舍度日。和尚为了赶走他,故意在吃饭时不敲钟。有一次等到吃完饭才敲响开饭的钟声,这个读书人跑去一看啥都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负气出走,只不过在墙上题诗两句聊以解嘲,然后继续死皮赖脸地“蹭饭”苦读。总算换来高官得中的那一天,衣锦还乡回来一看壁上两句诗早已被绿纱罩上了,又写出了“二十余年尘拂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的感慨与得意。俗话说: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脑中有了这样的观念:宁可饿死、冻死,也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所以有很多人宁愿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这种强烈的自尊自强意识着实可嘉,但是稍微懂点人情世故的人,都应该知道死守着一张脸皮不放,对于当下的人来说可称得上是迂腐了。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脸皮固然重要,任何时候都固守自尊也固然可贵,但是为了大的志向,能放下脸皮和尊严,留着有用之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更可贵和不易。
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利用厚脸皮获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练就了刺不进扎不透的厚脸皮,保护着他们免遭旁人所有可能的非难和自己良心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