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非正常死亡致死原因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和教育。针对幼儿和小学生这种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杜绝外界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加强校门口及学校所在路段的车辆出入管理、加强社会人士进入校园的身份审查、加强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等;针对初中生,除防范外界风险外,应相应解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和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避免斗殴致死等问题的发生;针对高中生,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安全教育可能是防范此类风险的关键;大学生同样也应做好心理安全建设,防范抑郁自杀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因为大学生校外活动的丰富化,也应适当加强其他方面的安全提醒和教育,如旅游、聚餐饮酒等;针对硕士、博士研究生,则需要关注和解决高校师生关系异化以及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
2.完善偏远地区和地方、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
就地域分布而言,四川、山东、陕西、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事件发生次数排名靠前,且事件发生地点多为各个省份下辖的非省会城市,尤其是县域、乡镇或农村地区,非正常死亡类事件频发。这部分折射出相对偏远地区和地方、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不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