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曹参、宋之李沆,皆所谓“块不失道”者。曹参日夜饮醇酒,来者欲有言,辄饮以醇酒,莫得开说。李沆接宾客,常寡言,致有“无口匏”之诮。而沆自称,居重位,实无补,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少以此报国尔。盖曹、李之时,天下初平,只须与民休息,庸人扰之,则百姓不得休息矣。慎到之言,不但与老子相近,抑亦与曹、李相近。
庄子学老子之术,而评田骈、慎到为“不知道”。慎到明明出于老子,而庄子诋之者,庄子卓识,异于术法二家,以为有政府在,虽不尚贤,犹有古来圣知之法,可资假借。王莽一流,假周、孔子道,行篡弑之事,固已为庄子所逆料。班孟坚曰:“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殊途同归。”是故《诗》、《礼》可以发冢,仁义适以资盗。必也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有国者欲永免篡弑之祸,恐事势有所不能。日本侈言天皇万世一系,然试问大将军用事时,天皇之权何在?假令大将军不自取其咎,即可取天皇而代之,安见所谓万世一系耶?辛伯忧两政耦国,《公羊》讥世卿擅主,即如其说,遏绝祸乱之本,亦岂是久安长治之道?老子以为不尚贤则不争,然曹操、司马懿、刘裕有大勋劳于王室,终于篡夺,固为尚贤之过。若王莽无功,起自外戚,亦竟篡汉,不尚贤亦何救于争哉!若民主政体,选贤与能,即尚贤之谓。尚贤而争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