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量上来看,麻类纤维也许从来都不输于丝绸,但由于它的消费阶层仅限于平民百姓,经济价值一直无法提升,只能屈居其后。当棉花引进我国以后,它又多了一个“平民化”的竞争对手,所以,麻类纤维从来都不曾主导过“衣世界”。
丝绸纤维巨大的消费市场刺激了蚕丝业的发展,使它一跃成为与“食世界”中的粮食生产平分秋色的主导产业,这便是“农桑”二字的来历。
蚕丝业并不仅仅是在产业上因为与粮食生产相提并论而成为社会支柱的,更重要的,它还是国库和生产者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实实在在地成了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蚕丝业从栽桑直到织成绸缎中间所经历的生产环节复杂,付出的劳动很多,经营风险很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终端产品所拥有的华贵性能,决定了它对社会巨大的经济贡献。
当然,这种经济贡献在古代主要是通过官办生产机构和繁重的税赋来实现的。“神秘篇”中我们曾经谈到在汉朝就已经建立了专门管理蚕丝业的机构,通过这些机构来督促发展蚕桑生产,甚至直接组织丝绸生产,并采用名目繁多的税赋手段来达到经济盘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