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这样迅速进入了主题。
可见,要问得巧,必须做到善于针对场合、对象,有针对性的提问。比如,你可对小朋友问:“你几岁啦?”但对老年人却不宜这样直直的发问。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你可以直接问:“您多大啊?”但这远不如问:“您有三十多岁了吧?”再如你可以对一个中国人问:“您在哪儿工作?”“怎么样,一个月领多少钱?”“家里有几口人呢?”……这是你关心尊重对方的表示。但你若是这样问一个欧洲人,他会产生误解,认为你这是打听别人私事的不友好行为。提问看对象,因为被问人有各种各样。有人沉默寡言、有的文静安详、有的急躁毛糙、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审慎多疑、有的高傲、有的谦虚、有的诚恳、有的狡黠……性格不同,气质各异。因此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或单刀直入、或迂回进攻、或敞开发问、或试探而行。
适应对方的心理,在交往过程中,提问的人、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甚至提问行为本身都会对被问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有家咖啡店卖的可可,可以加鸡蛋。售货员在出售可可时,常附带上问一下顾客:“你要鸡蛋吗?”后来,一位心理学人际关系专家建议改为问:“‘您要加一个鸡蛋,还是要加两个鸡蛋?”结果,销售额猛增。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有许多商店因人手奇缺,想减少送货任务,有的商店就将“是您自己拿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呢?”的问话改为“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呢?”结果大奏奇效,顾客听了后一种说法,大都说:“还是我自己带回去吧。”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违背文明服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