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年、未年,司天的气数有余,所以到了寅年、申年时,太阴湿土之气仍然不得退位,湿气继续运行于上,布散有余的雨湿之气,对于因此而发的疾病,应取足太阴的合穴阴陵泉进行针刺治疗。
寅年、申年,司天的气数有余,所以到了卯年、酉年时,少阳相火之气仍然不得退位,热气继续运行于上,布散有余的火热之气,对于因此而发的疾病,应取手少阳的合穴天井进行针刺治疗。
卯年、酉年,司天的气数有余,所以到了辰年、戌年时,阳明燥金之气仍然不得退位,金气继续运行于上,布散有余的燥金之气,对于因此而发的疾病,应取手太阴的合穴尺泽进行针刺治疗。
辰年、戌年,司天的气数有余,所以到了巳年、亥年时,太阳寒水之气仍然不能退位,寒气继续运行于上,布散有余的凛冽寒气,对于因此而发的疾病,应取足少阴的合穴阴谷进行针刺治疗。
因此,司天在泉之气出现反常变化,人们就会患病,按照上述之法针刺,可以预先平定即将发生的疾病。
【原文】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静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