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也是合作新增长点。从统筹存量和增量角度看,要从世界经济产业发展大势出发,正确处理好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存量和增量关系,既要推进存量项目的落实落地,又要长远谋划增量项目的方向定位。在存量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等方面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一些能源项目启动面临调整。因此,既要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进一步深化落实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又要下决心淘汰一批安全风险高、生态成本高和不可持续的项目,减少高耗能的传统基建项目,推动项目转型升级。在增量方面,要增加新基建项目比重,打造战略支点国家的成功样板。要以数字经济合作为新引擎,疫情进一步刺激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技术、规模、产业优势,应增加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合作力度。要以绿色经济合作引领新发展,增加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联合开发,开展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研发创新,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等手段支持绿色经济合作项目。
第一节 中欧班列畅通“一带一路”双循环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海运、空运严重受阻,中欧班列连续第二年实现开行破万列,开行15183列,同比增长22%,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通过中欧班列这条国际货运大通道,国内产品可以“走出去”,国外货物也可以“运进来”,成为疫情中世界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渠道。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不断加码升级,西方媒体也将矛头对准中欧班列,夸大受冲突影响的部分中欧班列线路营运问题,一时间西方媒体所谓的“中欧班列停摆论”甚嚣尘上,甚至开始出现所谓的“一带一路”建设崩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