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纂修本朝会要,于秘书省设会要所,与日历所、国史实录院并立,以省官或日历、国史官兼修会要。其先后所修有《六朝会要》、《中兴会要》等多种,计2200余卷,但均未曾刊布,只有抄本流传。原书均佚,今有清人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会要辑稿》传世。宋朝官修本朝会要的盛况,反映了这个时期官府对当代典章制度在历史编纂上的重视,这也是宋人重视当代史撰述的一个方面。
会要体史书经两宋时期官修、私撰的发展,后世相沿承袭,屡有述作,乃卓然成为历史撰述的一种独立的形式。
第五节 本朝史撰述的发展
一、李焘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重视当代史撰述,是中国古代史家的优良传统,而两宋史家在这方面更有突出的成就。北宋时,司马光所撰《稽古录》一书,其中即包括有《国朝百官公卿表大事记》,记北宋开国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间的大事,下距司马光写成的时间神宗元丰四年(1081)只有14年。而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偏安,宋金的和战,这些重大的社会历史变化,不断激发着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一些有识之士而又有志于史学的人,则往往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本朝史撰述,从而使南宋时期在当代史撰述方面产生了许多重大成果。其中,以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和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最为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