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以后,红军又相继进行了建宁保卫战、古龙冈以北地区反击作战,都没有阻止住敌人的进攻。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建宁和古龙冈以北的银龙下等地以后,由顾祝同总司令直接指挥的6个师开始向兴国推进,第六路军总指挥薛岳指挥的4个师向古龙冈推进,第三路军总指挥陈诚指挥的4个师进占头陂以后,又增调5个师向宁都和驿前、石城推进。
朱德看到,在各路敌人的全面进攻之下,中央苏区进一步缩小,苏区内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红军屡战失利以后形势日趋严重,在内线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已经极小。红军如果能毫不迟疑地改变战略方针,转移到外线广大无堡垒地区,寻求有利战机,打破敌人“围剿”也是有可能的。
党中央曾在小范围内讨论红军实施战略转移问题,但是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1934年7月上旬,敌军调整部署,以31个师的兵力,从6个方向,开始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区全面进攻。博古和李德等人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错误方针,同敌人硬打硬拼,企图同时阻住敌人,求得战役上大的胜利,使消极防御的战略发展到了极点。他们以红三军团第六师及红二十一师,在兴国西北地区,抵御敌人第八纵队的进攻;以红二十三师及部分地方武装,在古龙冈以北地区,抵御敌人第六路军的进攻;以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在头陂、宁都之间,抵御敌人第五纵队的进攻;以红三军团第四、五师及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驿前以北地区,抵御敌人第三、第十纵队的进攻;以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及红二十四师,在朋口、连城以西地区,抵御敌人东路军的进攻;以红二十二师在筠门岭地区,抵御敌人南路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