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正因为如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在阐述马克思的“认识论断裂”时指出:“在创立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马克思同自己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信仰相决裂,并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我特地用了约定俗成的术语(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出这一断裂的双重成果。”“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提出了关于社会历史的新理论,同时还含蓄地,但又必然地提出一种涉及面无线广阔的新‘哲学’。”[121]除了“含蓄地”之类用词不当外,阿尔都塞的观点可谓正确而深刻,并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作为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也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仅仅具有应用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换言之,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解答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创立一种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在我看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不同的“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三个不同称谓,是从三个不同维度反映了同一个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特征。用“实践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及其首要性、基本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以一种新的方式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革命性,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想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22];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维度及其彻底性、完备性,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实物”是承载着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后,一条新的哲学发展道路和理论空间也从这里开辟出来了。因此,我们无须因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以及日本学者倡导实践唯物主义而忌讳“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我们也无须因苏联(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缺陷而“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名”。
相关影视:余罪第一季在线观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