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法国飞行员马塞尔·多雷(Marcel Doret)及无线电操作员弗朗索瓦·米凯莱蒂(Francois Micheletti)1937年1月20日从巴黎出发,挑战100小时连续飞行的纪录,他们于1937年5月26日上午9时15分迫降上海,随后于下午1时35分后再次起飞向日本出发,预计7小时飞抵东京,但因事故迫降于高知县,未能完成挑战。参见The Nippu Jiji,1937年5月26日。马塞尔·多雷1936年就曾飞抵过日本,当时是开着期望向日本政府兜售的法国D510战斗机。William Green,John Fricker,The Air Force of the World,Macdonald:London,1958,p.181。
[8] 《文艺》原文为“右文尚武”,收入全集后更正为“右文左武”。
[9] 山本实彦在同一时期继一系列中国游记后又出版了题为《支那》的游记,并在1936年6月在《文艺》上展开了一次“支那——现代日本文学的课题”文艺专栏讨论,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就参与其中,发表《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也对日本文艺界使用“支那”提出抗议。由于政治和出版资本等原因,1936、1937年间日本出现了一次“中国热”。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在上海寄回的文章中写道“日本现在站在一个世界大舞台上,视野也应该相应地扩大,认识也应该更加实际和深入。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将在中国这个国际市场上与日本发生竞争关系,因此就日本研究的课题而言,和苏联与美国相比,更值得研究的是民国中国”。参见山本实彦,《上海からsへ》,载《文艺》1936年第4卷第6期,第58页。另见,熊鹰:《“中国题材”的政治——中日左翼文学交流中的〈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载《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