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商鞅来到魏国,可是魏国的人也非常怨恨他。因为商鞅曾经欺骗公子昂攻破魏军,所以魏国拒绝他进入。
商鞅又想到别国去,但是别的国家也不收留他,最后把他驱逐回秦国。最后商鞅被秦王用造反的名义以车裂之刑示众,并且诛灭了商鞅全家。
人有喜庆①,不可生妒忌心。
【注释】
①喜庆:指道德人品、才智学识、功名富贵乃至美貌仪容等人所希求又得到了的好事情。
【译文】
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
【历史故事】
孙膑智斗庞涓
战国时期,魏惠王学秦孝公,想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帮助他治理国家。如此,他不惜重金招徕天下豪杰。
有个叫庞涓的魏国人来见魏惠王,向魏惠王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庞涓的见解,很欣赏他,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确实有才能。他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比较强大的齐国也给他打败了。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得到魏惠王信任的庞涓开始骄傲自大,认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心里知道,他的同学孙膑(音bìn)本领比他强。孙膑是齐国人,据说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祖传《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主动派人把孙膑请来,让他和自己一起在魏国共事。
庞涓的举动看起来是同学情深,哪知道是他存心不良。他和孙膑在魏国共事一段时间后,就背地里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听了十分恼怒,治孙膑的罪,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在孙膑脸上刺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