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海与武昌条件各有千秋,但相形之下,武昌略占优势。一来武昌的首义地位不可动摇,上海与江浙仅为响应之地;二来当时领导革命的同盟会重要领袖人物黄兴也在武昌,而上海则主要是附从革命的立宪派与旧官僚集聚之地。于是,上海方面退而求其次,提出“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方案,承认政府设在武昌,而力争议会设在上海。
11月15日,江苏都督府代表雷奋,沪军都督府代表袁希洛、俞寰澄、朱葆康,福建都督府代表林长民、潘祖彝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议决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随后,又有镇江都督府代表马良、陶逊,山东都督府代表谢鸿焘、雷光宇,湖南都督府代表宋教仁等人陆续到会。会议一面电请湖北派代表来沪与会,一面表示“承认武昌为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军都督执行中央政务”。武昌方面对开会地点设在上海表示异议,认为“既认湖北为中央军政府,则代表会亦自应在政府所在地,府、会地隔数千里,办事实多迟滞,非常时期,恐失机宜”。于是,湖北派代表居正、陶凤集赴沪磋商。在此前后,又有江北都督府代表王照、陈官彦、徐钟令,浙江都督府代表汤尔和、陈时夏,沪军都督府代表马君武、陈陶遗,直隶谘议局代表谷钟秀、张铭勋,河南谘议局代表黄可权等人相继到沪。在湖北代表居正等人的调停下,各省代表同意赴湖北开会,但各省留一人在上海,设立通信机关,“联络声气,以为鄂会后援”。